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后感寫作方法指導【精選推薦】,供大家參考。
如何指導學生寫好讀后感 讀后感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后感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感想。 一、 寫作要求 1 1 、讀懂原文抓中心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如果有必要的話,在讀文章前我們可先讓學生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作者等。在讀中可分三步去指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樂家揚科》為例,一是初讀感知,理清層次,把握文章的來龍去脈,建立起對課文的初步總體印象。初讀《小音樂家揚科》我們知道文章記敘了具有音樂才能的波蘭窮孩子揚科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慘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二是細讀深思,抓重點,引導學生評詞析句,細讀深思,體會用詞的生動、準確。細細品讀文章,可先讓學生找出一些能反映揚科熱愛音樂的重點詞句,再細細體會語言的形象生動,故事的扣人心弦之處。三是研讀體悟,突破難點,引導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和表達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讀文章,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奪去小音樂家揚科生命的罪魁禍首是人吃人,人剝削人的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窮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沒,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慘命運,使學生感悟到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社會里是如此幸福。我們只有引導學生通過認真地“讀”,才能領會到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具備了寫“感”的條件。 2 2 、選擇重點作感點 一本好書或一篇好文章的讀后感,可“感”的點很多,要寫好讀后感,必須選好“感點”。什么叫“感點”呢?感點是由書中某一個地方的內容引起的,引發我們體會的地方,它不是憑空產生的。面對眾多的感點,我們必須指導學生從眾多的感點中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最善于寫的一個或幾個感點,作為自己寫讀后感的切入點,切不可面面俱到??梢宰プ≡鞯闹行乃枷雽?,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例如《三顧茅廬》這篇文章,有這么三個方面可以作為感點:一是張飛對諸葛亮粗魯無禮,張飛很莽撞。二是寫劉備的語言和寫張飛的語言對應起來可以看出劉備求賢若渴的謙恭態度。三是從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請諸葛亮出山,輔佐完成統一國家大業,從中體現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我們可發現第三個感點是這個故事的中心,也就是反復讀這個故事后感受最深的一點,那么我們就選第三個作為讀后感的切入點。 3 3 、讀感結合有側重 寫讀后感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我們說,“讀”是“感”的前提和引子,“感”是“讀”的結果和目的。讀后感中少不了對原文的“敘”述,但它不像記敘文中的“敘”那樣具體、形象、生動,讀后感中的“敘”要做到簡明。學生寫讀后感常犯的毛病是復述原文,沒有做到簡明扼要。有的只“感”不“讀”,離開原文意思漫無邊際地胡編亂寫,說道理時空發議論,而缺乏身邊的實例。寫讀后感可以說經驗,也可以談教訓。大多出色的讀后感,總是受原文內容或情感觸發,從而引起對生活、學習、思想等實際問題的思考。讀后感,是有“讀”有“感”,“讀”、“感”結合的??梢韵葦⑹鑫恼聝热?,后集中談體會,這種寫法適于只談一點體會。還可以邊敘邊談體會,“讀”和“感”交叉寫,這種寫法可以談幾點體會。無論用哪種方法寫,必須叫學生做到二不要:不抄錄課文,要用自己的話簡要敘述;不離開文章的內容,要真切聯系自己的實際抒發感想。 4 4 、聯系實際談感受 這個“實際”,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思想和生活實際。沒有情感的讀后感蒼白無力,有情感的讀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時光老人的禮物》為例,可以這樣去引導學生思考:詩中的孩子們對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很珍愛,表現在哪里?你覺得應該珍惜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嗎?平時你有哪些珍惜時間的事例或不珍惜時間的做法呢?以后你會怎樣對待時光老人送的禮物呢?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思考,學生就把文章內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這樣就能寫出真情實感,傾吐真實心聲。而在指導學生聯系實際談體會時,不要就事論事,要注意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從古到今,從近到遠,從己到人,從正面到反面,只要與文章的主要內容有關系,都應允許他們大膽自由地寫,如果指導學生把自己的經驗教訓與作者的切身體會結合起來寫,那么他們的讀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總之,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原文內容往往用 3~4 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二、 讀后感的寫作模式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以上五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三、 范例欣賞 1 1 、 《夏洛的網》讀后感 文/張彧暉 這個暑假里,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做《夏洛的網》。故事里講述了一只叫做威爾伯的小豬與一只叫做夏洛的蜘蛛之間的友誼的感人故事。 威爾伯是一只“落腳豬”,沒有什么朋友,只有一只叫做夏洛的蜘蛛不嫌棄它,并且跟它成為了好朋友,當威爾伯知道自己要被殺掉被吃掉的時候,心里非常害怕,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作為好朋友的夏洛不僅沒有拋棄威爾伯,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幫助威爾伯。夏洛是一只蜘蛛,它的本領就是織網,夏洛為了救朋友,耗盡的自己的生命織出了有特殊意義字的網,讓人們重新認識并接受了威爾伯,挽救的威爾伯的生命,可是夏洛卻失去了它的生命。 看完這本書我非常感動,讓我想到我們都有自己的朋友,希望自己也能擁有像夏洛這樣的朋友,在自己困難的時候能有人幫助我守護我??墒峭ㄟ^這本書我卻想讓自己成為像夏洛這樣的人,雖然我很平凡很普通,但是我也可以去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不是所有付出都需要得到回報,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千萬不要吝惜,有時候能夠付出也是一種幸福。 2、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有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使我愛不釋手,保爾 柯察金那頑強的品格多么令人欽佩!如果你讀了這本書,就會明白具有鋼鐵品質的人是"大寫"的人。 保爾一生十分坎坷,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還堅持寫書,對自己毫不顧惜。書中寫道:他嘔心瀝血寫的稿件丟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來,用頑強的毅力完成了巨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為碌碌無為而悔恨……."保爾可謂強者的化身。 對照保爾,想想自己,感到臉上一陣陣烘熱。記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戶戶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我家卻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媽媽因病臥床不起。聽著孩子們在外 面的嬉鬧聲,我的眼淚在眼眶里直打轉,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淚來。媽媽見我落淚了,指著床頭的書說:"軒軒,那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你看完了嗎 "我再次把這本書翻閱,保爾的形象又浮現在眼前。對,我該做一個堅強的男子漢!我應該為家人分憂解難,決定下廚做飯菜.媽媽臉上露出了笑容,緊緊拉住我的手說:"你真是咱們家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啊!"我指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說:"是它教會我的!" 每當我遇到困難而退縮時,每當我受挫折而落淚時,我就會想起保爾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煉成一塊真正的鋼鐵! 這篇讀后感的特點是:有感而發,情感真摯.小作者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后,對保爾這一主人公產生了敬仰之情,稱贊他是"強者的化身"。當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用保爾這一榜樣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漢.篇末緊扣文題,用"每當……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負,是畫龍點睛之筆。 附: 一事一議 作文寫法指導 所謂“一事一議”,即就一件事發表議論,“即事說理,有感而發”。“一事一議”的文章一般由敘事和說理兩部分組成。不少學生在寫“一事一議”的文章時,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思路,結果寫出來的文章頭緒繁多,結構混亂。針對這種現象,特作如下說明: “一事一議”的文章一般由敘事和說理兩部分組成。先敘述一件事,再就這件事進行議論,發表自己的見解,說明一個道理。 1 1 、敘事例、明對象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目睹許多事情,這是發表議論的對象,也是產生看法的基礎。我們可以選擇那些有話可說、有理可講的事情,它可以是應該肯定的正面事例,也可以是應該批評或引為教訓的反面事例;最好是那些發生在自己身邊、且較有普遍意義或應引起大家重視、而自己感受也最深的事情來寫。身邊的事情,自己熟悉;感受深的事情,有看法可言。如同學中出現的助人為樂、自覺參加環?;顒蛹俺鳂I、過生日請客等現象,都可以成為議論的對象。 選定了確有其感、確有其理的事情,還要明確怎樣“敘”。對事情的敘述,既要清楚,又要簡約,要根據說理的需要對有關材料作適當的取舍。與所說之理相關的部分要敘述得具體一些,突出一些;反之,則可以少敘或不敘。如《實力最重要》一文的第一段是這樣寫的:“我家街口有個啞人賣刀,只見他將曬衣服用的鐵絲墊在鋼板上,像切韭菜一樣嚓嚓切斷,然后揚起刀口讓人看——刀口完損無缺。在人們的驚嘆聲中,刀一售而空。”同樣是這件事,《要善于宣傳自己》一文則是這樣開頭的:“鄰居王阿姨逢人便說她從街口買回一把好菜刀。據說這刀能將一根鐵絲切成幾段而刀口完損無缺。‘我們剛從街口經過,怎么沒聽見賣刀的吆喝聲呢?’‘那賣刀的是個啞人!我是看了他的表演才買的。’——原來如此!”說理的中心不同,敘述的角度也就不一樣。敘事要為所說之理奠定堅實的基礎,然后再以“理”為核心展開議論也就順理成章了。 2 2 、談看法、說見解 “一事一議”的文章,雖然是由“敘”生“議”的,但重在“發表議論”,文章的主體部分是議論,這是“一事一議”的文章區別于記敘文的本質特征。議論,即對所敘之事的是非、優劣,或肯定,或否定,或褒揚,或貶斥。這就離不開對事情的分析。對事情的分析清楚了,議論的內容也就明確了。 一事一議的“議”,就是針對事情談見解。針對“好事”談見解,要說出它好在哪里,為什么是好事,給大家什么樣的啟發;針對“壞事”談看法,同樣要說出它什么地方不好,為什么會發生,它的實質是什么,從中應得到什么教訓。此外,還可以就這件事進行聯想,表達自己的一點看法,闡述一個道理。如《實力最重要》寫道:“由此,使人聯想到了做人……啞人的成功充分說明了——實力是一個成功的必要條件。”而《要善于宣傳自己》則寫的是:“王阿姨買啞人的刀,是因為親眼目睹了刀的優良性能,而我們沒看到的人只能與此‘良刀’無緣了。啞人無言是處于無奈,但我們卻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啟示:實力之外,要善于展示、宣傳自己,這可以使人取得更大的成功!”由以上兩例,我們可以明白,事理本身往往具有多面性,對同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的內涵,得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來。我們要盡可能擴展思維,力求從新的角度、新的層面寫出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