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習慣是指學生在長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并且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促進思維的發展,有利于提高自學能力,既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根本,又是學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直接影響當前的學習成績,而且對今后乃至終身的學習和工作都會產生不可磨滅的影響。 1.首先,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習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維進入數學課堂對于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作用。預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學。通過預習,學生能對新課有個初步了解。預習中學生能讀懂的那些知識內容會自然地讓學生聯系起學過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找到學習的捷徑,為學習新課奠定了一定的基礎;預習不僅有利于課堂上及時消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而且能提高聽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課前預習不僅為學習新課作好充分的知識準備,也使學生為自己的學習作好必要的心理準備,能提高學習效果。 2.引導學生專心聽課、主動探究的習慣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陣地。課堂上學生是否專心學習,是否具有學習主動性,主要在于教師充當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學生帶著新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習中不懂的地方,有目的地認真傾聽;可以把課前自己的理解與教師的講解進行比較,糾正自己理解上的錯誤,加深理解和記憶;還可以將課上沒有機會解決的問題記下,以便課后解決。這樣可以始終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思考,當堂消化學習內容。這樣才能養成專心聽課、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3.要求學生課后讀書習慣 新課結束后,不要及于布置作業,要加強讀的指導:或精讀,或略讀;或自讀,或導讀;或默讀,或朗讀;或快讀,或慢讀。具體采用什么方式,應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平時的習慣而定,但在難以理解的地方和關鍵處,有必要讓學生放慢語速,甚至咬文嚼字,使學生弄清楚哪些是重點,哪里是難點,哪里是關鍵。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力,使學生養成抓住關理解數學知識的讀書習慣。 |